关于ag娱乐平台官方网站 | 网站地图 | | 免责声明
主办:邯郸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地址:邯郸市中华北大街179号 邮政编码:056000
icp备案: 网站标识码1304000030
11月23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关于第二批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名单的公示》,临漳县顺利通过了验收工作,成功入选第二批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名单。
自2020年6月,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北省财政厅组织启动了第二批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两年来,临漳县委、县政府按照创建工作总体安排坚持“文化与发展结合、传承与创新并举”的原则,以构建精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任务目标,大力实施“文化强县、文化惠民、文化塑魂”三大工程,着力加强文化服务能力,提高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公共文化服务结出累累硕果。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艾力更•依明巴海、全国政协副主席邵鸿、省长王正谱、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张培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妹芝、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省文旅厅副厅长王荣丽等先后到我县视察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作,均给予充分肯定。
一、坚持政治站位,大力度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
临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一是规划先行。将文化振兴列为全县“五大战略”之一,纳入总体规划和考核体系,成立了县委书记任政委,政府县长任指挥长,发改、财政、文广旅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创建示范区工作指挥部,保障了创建工作顺利推进。二是高效推进。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临漳县创建第二批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2020—2021)》《临漳县创建第二批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统筹指挥、科学调度、强力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制定下发了《临漳县创建第二批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任务分解表》,压实责任,统筹推进,及时安排部署,为扎实推进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坚持示范引领,全方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县级重点打造“七馆、五广场、一中心”。“七馆”即邺城博物馆、邺城考古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建安文学馆、廉吏文化展馆、美术馆。县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县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二级馆。考古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邺城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三级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五广场一中心”,即金凤文化广场、建安文化广场、廉吏文化广场、体育馆广场、文化艺术中心广场,总面积达到16.8万平方米。“一中心”,即总投资5300万元的文化艺术中心,占地150亩,设有数字影院、舞蹈培训、武术散打、球艺健身等娱乐场所和书画展览、工艺品销售等文化服务场所。
乡镇层面重点打造综合文化站。重点打造临漳镇、邺城镇、章里集镇、狄邱乡、柏鹤乡、杜村乡、孙陶镇等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增设了临漳镇综合文化站北关分站、章里集镇综合文化站黄辛庄分站、邺城镇综合文化站回漳分站。投资800余万元,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实施改造提升,新配备图书通借通还系统、会议系统、电脑、电子屏、健身器材等设备,安装了宽带、千兆网络信号放大终端设备,实现文化站和广场网络全覆盖,全面提升服务效能。全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二级站以上标准。
村级重点打造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县429个行政村,村村建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高标建设了文化广场和群众大舞台,达到了示范区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要求。为300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发放器材设备350余套。先后投资200余万元,为300多个农村文艺团队配送了演出服装、锣鼓乐器和音响等设备。全县每千人拥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达5417.8平方米。
三、坚持灵活推进,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多样化”。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每周开放时间分别为不少于56小时和42小时。严格执行门票减免政策,实行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免费参观三台遗址公园。二是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投资160余万元建设了河北省第一家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临漳公共文化云大数据中心”文化服务平台,全部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群众可在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场所通过数字借阅机、电脑、手机、网络电视等终端设备,享受数字服务资源。三是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化”。持续实施“百场活动等你来·数千活动进乡村”、“送书下乡、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组织狄邱落子、郭小屯坠子戏等地方戏曲进乡村演出活动,文艺演出活动累计达2000余场,惠及群众20余万人次。四是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化”。已成功举办五届春季邺城文化旅游周和四届“中原文化走亲”品牌文化活动,邀请晋冀鲁豫陕甘宁七省11个全国梅花奖戏剧名家进邺城演唱会、中原非遗项目进邺城展演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演出活动。五是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化”。以“两馆”牵头,建设综合文化辅导基地、特色文化辅导基地各100个,培育优秀文艺团队429支,吸纳文化热心人160余人,已建成330个辅导基地和流动服务点,对各辅导基地(服务点)实行动态化管理。基层文艺演出达380余场次,开展歌曲、戏曲、舞蹈等各类培训300余期,线下讲座、线上直播同步开展,累计惠及群众600万人次。
四、坚持推陈出新,大力推举公共文化服务精品力作
依托文化资源,深挖特色亮点,全面打造文化“精品、世品、新品”,不断提升临漳美誉度和知名度。一是出精品。依托临漳地域特色,创作的豫剧《西门豹》两次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备选项。举办了中国邺城建安诗歌文化节。在建党100周年之际,编排了大型现代豫剧《王婉贞》,真实演绎革命烈士典型事迹,以戏剧形式讲党史、学党史、感党恩。与邯郸学院强强联手创作演出《盛世芳华》《魏王点兵》《官渡之战》等实景剧目。二是出世品。重塑非物质文化遗产风采,郭小屯坠子、鬼谷子传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狄邱落子、西街撵花等5项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狄邱落子代表河北省参加“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展演活动。邺城佛造像国家博物馆首展,引起轰动效应。三是出新品。成功举办“我的家乡美如画”临漳首届“永不分梨杯”微视频创作大赛,收集“古城新韵”和“慷慨邺城”微视频作品800余件。举办了临漳县形象标识评选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热爱家乡、赞美家乡、宣传家乡浓厚情怀。大型连续剧“西门豹”、网络电影“漳水清”拍摄完成,在庆祝建党百年全国上映。
五、坚持健全机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备
一是加强“总分馆制”建设。实现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分馆全覆盖,重点打造三台景区、邺城博物馆、永不分梨和各乡镇综合文化站等17个分馆,实行文献资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共享文化资源,推动城乡公共文化均衡发展。二是加强法人治理机构建设。县级主要以重点企业联姻,邀请企业主要领导担任理事长,县级文化名人担任理事的法人治理机构。乡级主要以乡村成功人士、乡土名人、企业家参与的法人治理机构,进一步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机制,清晰责权,增强活力。三是加强评价反馈机制建设。研发“文明临漳”app,畅通“需求征集—服务供给—评价反馈”各个环节,“一键式”发布需求,“点单式”提供服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
六、坚持梯次培育,不断壮大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
在创建过程中,实施了以培养千名文化骨干、百个专业团队、万名文化大军为主要内容的“千百万”文化队伍建设战略,实施文化带头人选育工程、文化骨干强体工程、乡土人才燎原工程,建立100个艺术辅导基地和流动服务点,1000个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培育10000名文化志愿者。组织开展“新农民、逛新城、建新功”志愿服务活动(该活动被列为2020年中央文明办一局《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方法100例》),激发了全县文化热心人投身文化活动的热情,掀起了群众文化活动的高潮。全县已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能够适应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关于ag娱乐平台官方网站 | 网站地图 | | 免责声明
主办:邯郸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地址:邯郸市中华北大街179号 邮政编码:056000
icp备案: 网站标识码1304000030